郑静文章档案

清明也是轻盈的时节

郑静:除了追思和缅怀,清明也是气清景明、万物萌生的日子,是春日里一段最好的时光。
4天前

春天的美味会迅速过期

郑静:对于上海人来说,刀鱼上市,就是这个城的春信。但春天的美味都短暂,短到春天还没结束,就要开始被食客嫌弃。刀鱼的春天,只有半季。
3月14日

水仙还没开败,就到了玫瑰要涨价的日子

郑静:记得电影热映的那段日子,成衣铺子的旗袍领子也高了三寸。旗袍师傅也问我,是不是要做一身《花样年华》那样的旗袍。
2月14日

从大寒到立春:岁末寒日里的上海年味

郑静: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走过大寒,人们也步入了迎接新年的节奏,并在习俗与变迁中,守望着四季开始新的轮回。
1月24日

生活
辞旧迎新的虔诚和忐忑

郑静: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于所谓的运势起伏,逐渐学会了从容淡定。这份坦然背后,是对“认命”的不断领悟。
1月17日

冬至一昼夜

郑静:冬去之后会有春,但冬后的那个春,已不再是冬日前走过的同一春。当我们面对告别,其实也是另一段陪伴的开始。
2024年12月20日

“好东西”与“轻盈感”

郑静:轻盈不只来自口头的段子,还有可以放下顾虑的心态。有了分寸,有了空间,不一样的声音才能有地方回响。
2024年12月14日

艺术治愈不了生活

郑静:艺术能让心底的美好浮现出来,但治愈不是无中生有,如果一个人从未保留过善与美,任何艺术都无法去治愈他。一个城市有好的艺术土壤,也是因为那里有美的续存。
2024年11月15日

上海的秋天,就是满城的桂花气息

郑静:桂花花期短暂,开到最盛的时候,也就离结束不远了。若是遇到一阵秋雨,打落无数,第二天清晨地上、车上落满金黄。
2024年10月17日

中秋
月到中秋,乡愁也变得平和了一些

郑静:假期匆匆,回乡团聚的念头也还没有那么紧迫,当节日的仪式感稍退,中秋的氛围似乎是更轻松、更体谅的。
2024年9月14日

9月开启了孩子们的新学期,也开启了成年人的紧迫感

郑静:暑假清零,夏日的倦怠和松弛也即将清零,下半年的起点并不在六月末,而是逃无可逃的九月。
2024年9月5日

在上海,寻找和体育有关的城市时光

郑静:从江湾体育场输球的贝利,到弄堂里的乒乓比赛,千丝万缕的记忆总会彼此串联,沉淀生成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密码。
2024年8月16日

气温最极端,口味最诚实

郑静:梅雨季“大火收汁”,上海的高温曝晒如期而至。不管什么“City不City”,不少上海本地人的夏天日常,是从那一碟糟味开始的。
2024年7月26日

青春就像装满琐事的漂流瓶

郑静:街道旁的商业区已经褪去鼎盛时的风貌,带着年代感的电车从路中驶过,我和女儿看着它驶进梧桐,心里想着有关时间的不同问题。
2024年6月20日

建筑
关注都市里的过渡空间 尊重生活的每个时刻

郑静:城市里的公共社区是一个如水般可流动的形态,建筑师预先设计了它的航道,但生活于此的人们才是它最终的规划师。
2024年6月7日

上海的爱情从来不是盲目的

郑静:这个城市的爱情总带着它自己的味道,就好像初夏上市的枇杷,过于酸涩的上不了台面,太甜的又招人厌弃。
2024年5月30日

摄影
透过艺术的镜头凝视日常

郑静:在拍摄已然司空见惯的今天,人们为何还要认真观看影像作品?艺术创作与日常记录,两者之间是否隔着鸿沟?
2024年4月29日

春天的时光就像香樟发出的新芽

郑静:梧桐树下的上海,人们在大多时间里会钟情于城市生活,可到了春天,对自然的关注会多于城市本身。
2024年5月16日

生活
那些怀旧零食里的情绪价值

郑静:很多零食曾经是生活幸福的象征,但随着岁月流逝,那些难忘的味道在今天已经退为烘托气氛的背景。
2024年3月14日

腌腊、香火和花灯:在上海被“藏着”的年味

郑静:随着春节越来越近,上海的梧桐与高楼将暂时收敛光彩,流淌在弄堂与菜场间的那些烟火气,则会逐渐清晰浓烈起来。
2024年2月7日

影视
《繁花》:用尽记忆拼图的再回首

郑静:有关这部热播剧中上海的像与不像,争论一直在继续。较真的背后,人们都在打开记忆之门,回味曾经的风云与人情。
2024年1月8日

生活
2023:在等待复苏的日子里

郑静:让日子重归正轨,不仅需要花上很多力气,还不得不去整理和应对诸种情绪。
2023年12月29日

设计
柔和桃:色彩会带来什么样的氛围感?

郑静:走过一年,人人都不会拒接被呵护被温暖。柔和桃色正好符合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世界太喧闹,不管如何,先安静一会。
2023年12月15日

设计
意大利设计:实用与美的变迁

郑静:从家居到时装,两场主题展出,为人们呈现设计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与社会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以及文化思潮所产生的互动。
2023年11月30日

设计
上海艺术季:设计为何总要为艺术“暖场”?

郑静:艺术与设计存在交集,也各具个性,二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在艺博会上呈现及共存,其实是个很难理清的课题。
2023年11月19日

旅行
给旅行盖一张“通关文牒”

郑静:打卡盖章可以成为旅行的一部分,但不该是旅行的全部。否则好奇心会和热门的印章一样,来得快,干涸得也快。
2023年11月2日

设计
寻找秋天的颜色

郑静:夏天的酷热刚褪去,多巴胺风就不再流行,随着长裙短衫被收进衣柜,美拉德色系充当起色彩疗愈师的作用,随着秋装一起登场。
2023年10月19日

上海的老街区总有些脾气

郑静:城市焕新,老街改造,这些在概念上很容易说清楚的话题,一旦落实到现实中,就不那么容易了。
2023年9月27日

书店
实体书店如何面对罗曼蒂克的消亡?

郑静:比起一旁冷清的服装店,书店算是商场的工作日中客流热闹的店铺。临近午休结束,客人放回图书,带走那个醒目的咖啡纸杯,吧台上安静无痕。
2023年9月15日

设计
酱香拿铁:那些“不用设计”的设计

郑静:瑞幸和茅台推出的联名款咖啡火速破圈,相比“一半清醒一半醉”的口感更先一步抢夺注意力的,是其所谓“不用设计”的包装。
2023年9月7日

阅读
寻找一个继续爱书的理由

郑静:当卖书成为一桩越来越难做的生意,当读书与快节奏的生活日益不兼容,人们爱书的理由就变得更加值得探究。
2023年8月24日

影视
《封神第一部》:殷商风云背后的服化道

郑静:在影片的神话体系构建中,服化道细节的重构与取舍是创作的关键部分,它是殷商的,又不完全复刻殷商。
2023年8月10日

“体验感”为何拯救不了宜家城市中心店?

郑静:城市中心区域客流量大,有机会增加到店率,这是真理。但到店的客人未必就是目标客群,也有可能是虚假繁荣,也是真理。
2023年7月27日

以诗酒忆长安

郑静:在影片《长安三万里》近三个小时的叙事中,被完整呈现的唐诗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将诗歌作为重要线索,去理解历史的盛衰荣辱与悲欢离合。
2023年7月13日

设计
设计上海,从破圈重归徘徊

郑静:当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重新关注务实,设计所承担的生活美学,该如何被接受、被买单?
2023年6月29日

城市
在上海,看展如同完成一场行为艺术

郑静:将假期贡献给各种各样的展览,成了人们出门的一大动力。如同一场行为艺术,上海成了最大的展厅。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