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失地农民
被打乱的生活
1. 失去的土地
在缅甸,独裁统治的结束引发了围绕土地的争斗。
在缅甸西部城镇皎漂(Kyaukphyu)附近,如今建起了一座天然气终端。走在经过那些弯弯曲曲的白色管道的那条路上时,拉翁梅(Hla Ohn May)仍会落泪。这位46岁的农妇有5个孩子,在这片面向孟加拉湾蓝色海水的绿地上,她曾经拥有一块自己的田地。
后来她和其他村民的土地被一家财团买下,财团成员包括manbetx3.0 国有企业——manbetx3.0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韩国大宇(Daewoo)。皎漂现在是manbetx3.0 政府投资的两条巨大跨境能源管道的起点,这让这些荒野海滨成为某些人口中“manbetx3.0 的西海岸”。
快速开放中的缅甸正努力利用其所处的亚洲战略要冲位置,上述事态是这种努力的很大一部分。拉翁梅和其他农民曾经用来种植大米和豆类的肥沃土地,现在只不过是工业园里的景观,被篱笆围起来,由身着橘黄色连体裤的公司员工精心修剪。拉翁梅拿到了278万缅元(按当前汇率计算合2250美元),但她觉得自己被便宜打发了,因为她放弃的是自己拥有过的唯一生产性资产。
说到那个天然气终端的影响时,她说:“因为我们不再拥有那些土地,我们成了不得不为其他人打工的穷人。我每天看到那些建筑物都会哭。”
对那些潜在投资者和缅甸新政府的真正改革家来说,土地纠纷是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他们的计划。2012年,缅甸议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自1988年以来所谓的强占土地问题。该委员会在去年11月表示,它接到了大约1.7万宗投诉。活动人士表示,这只是实际纠纷数量的一小部分。在据估计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直接或者间接依赖农业的缅甸,据称被强占土地的受害者大多是农民。
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简称:全民盟)在去年的大选中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土地纠纷为这种胜利蒙上了阴影。昂山素季推出的首批举措之一是发起捡垃圾行动,这是让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国家变得清洁起来的象征性举措。但对全民盟以及势力仍然不可小觑的旧军方精英来说,更艰巨的任务是应对围绕土地的“旧恨”,并设法避免制造“新仇”。缅甸受到国际赞誉但脆弱的转型能否持续,可能有赖于此。
缅甸的土地纠纷也让投资踌躇不前,而缅甸恰恰需要更多的投资。土地纠纷成为前来投资的企业确认的最明显风险之一。这包括了过去政府强占土地的遗留纠纷。投资者担心所有权争议带来的麻烦,以及由此而来的法律影响、罚款以及可能的负面舆论。
土地纠纷也是在缅甸之外可引起广泛共鸣的话题。缅甸的困难可能比较极端,但困扰它的问题——投机、大公司和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张关系、祖祖辈辈一直从事的生计的丧失——具有普遍性。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有许多偏远地区和不受政府控制的区域的贫穷国家里,土地既是一种无价的实物资产,又是一种情感寄托,构成人们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它是社会中的主线,围绕土地的冲突有可能导致骚乱。
致力于维护缅甸小农户土地权利的非政府组织Land Core Group负责人瑞登(Shwe Thein)表示:“土地不只是一个地图或地区的问题。土地权利是保证这个国家中民众生计和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土地权利对他们的文化、传统习俗以及社会凝聚力非常重要。土地是他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