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伊拉克战争

美国从伊战中吸取了错误的教训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美国在中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干预主义转向了冷酷的现实主义。以前谴责美国挥舞军力的人,现在可能哀叹其对叙利亚不肯动兵。

入侵伊拉克10年以后,全世界坐视另一位暴君屠杀其国民。历史最初的观点是,推翻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是美国人傲慢自大所导致的灾难。更近的观点则认为,让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继续统治叙利亚标志着西方良知的失灵。以前谴责美国挥舞军力的人,现在可能哀叹美国不肯动兵。

争论入侵伊拉克是对是错毫无意义。此事很久以前已经尘埃落定。主流观点是,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和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说好听点是犯了欺诈罪,坦白讲就是犯了战争罪。就我个人而言,我从来不愿为浸满鲜血的政权倒台而哀悼。总的来说,人们的指控是,入侵者没有考虑如何处理推翻伊拉克当权者之后的事情。迪克•切尼(Dick Cheney)与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之辈对此是不关心的。布莱尔则认为,在一场摩尼教的斗争中,只要站在正义的一方就足够了。

叙利亚不是伊拉克。但叙利亚正在发生的事——或者说没有发生的事——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伊拉克的经历。美国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立场的钟摆已经从干预主义摆到了另一端——冷静的现实主义。不久以前还自认为能够按照民主的形象来重塑中东的美国,如今只狭隘地关注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政府在2003年高估了美国实力,如今却又低估了自身左右局势的能力。

您已阅读29%(575字),剩余71%(144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菲利普•斯蒂芬斯

菲利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担任英国《金融时报》的副主编。作为FT的首席政治评论员,他的专栏每两周更新一次,评论manbetx app苹果 和英国的事务。他著述甚丰,曾经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写传记。斯蒂芬斯毕业于牛津大学,目前和家人住在伦敦。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