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文为作者《香港观察》系列的第四篇。在本文中,丁学良教授以“四权纠结的香港”为主题,探讨香港今天街头社会运动不断增加的原因及目标,本文系《四权纠结的香港——北京香港30年摩擦的温床》的下篇,上篇为《香港政争之源:主权治权分歧》。
香港的社会运动如今目不暇接、此起彼伏。本周和下周马上就要展开的三大街头运动——9月22日的香港大专院校学生的罢课宣誓大会、9月26日的香港大中学生罢课运动、10月1日的市民大游行(普遍预计,占领中环的行动将在这天启动),已经箭在弦上。虽然最后究竟有几千人参加罢课、有几万人参与街头运动还说不准,但此后仍会有更多更大的社会运动出场,则是必然的趋势。
这些运动的表现形态各异,已经成为国际观光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项目。外地旅游客、特别是来自manbetx3.0 大陆的游客,对香港大中型和超大型的街头游行和集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这类社会运动参与者们的标语口号所表达的诉求五花八门,在很多外地人眼里似乎是放大了好多倍的“行为艺术”。但是经过多年的细心观察,会发现表象之下深藏着一条主动脉——香港最近二、三十年来的社会运动,其主要诉求越来越是从“人权”走向“公民权”(citizenship)。如果对这个主流走势缺乏理解,就谈不上实际有效的政策回应。
您已阅读11%(533字),剩余89%(412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