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金融市场

证交所的消亡与重生

FT专栏作家加普:对于伦敦证交所近年为何身价飙升,在其名称中是找不到线索的。真正的关键在于转型。如今,该交易所的主营业务已不再是股票交易。

对于伦敦证交所(LSE)为何在过去7年价值增长7倍,线索不在于其名称。股票交易所的黄金时代是在它们近乎垄断、由做市商会员拥有的过去。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但在它们衰落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早先作为交易所运营的企业变得更有价值,尽管监管、科技和竞争带来一波破坏。现在它们本应陷入困境,但那些领先交易所却已经成功转型。

这种现象在大西洋两岸均有体现。因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所著的《高频交易员》(Flash Boys)而闻名的IEX交易平台已申请成为美国第13家证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经纪人在一棵梧桐树下商定创建纽约证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如今这颗“树”已经成为众多竞争的证券交易所的“森林”。

您已阅读18%(330字),剩余82%(145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约翰•加普

约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产业评论员。他的专栏每周四会出现在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版。加普从1987年开始就在英国《金融时报》工作,报导劳资关系、银行和媒体。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闪闪发亮的骗局》(All That Glitters),讲的是巴林银行1995年倒闭的内幕。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