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初到香港的时候,我对铜锣湾满大街的“理财”字样颇觉有趣,从ATM机边上的“自助理财”,到银行橱窗里的“卓越理财”和“公司理财”,再到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名片上印着的“理财顾问”或“理财规划师”头衔等等,都让我体会到“理财”作为一个行业,对于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理财”,几乎可以包括和打理钱财相关的所有活动,例如开立一个银行户口,办一张信用卡,按揭贷款买房子,买保险,存钱给孩子念书,攒钱养老,炒股票,买基金,买个短期信托产品或者资管产品,长期投资不动产,乃至投资各种另类投资产品,税务规划,遗产规划等等,不一而足。
而在当下的语境之下,无论是一个银行的柜面职员,或是一个代理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还是法理上代理客户的保险经纪人,拟或是所谓的独立第三方的顾问,但凡是和处理客户的钱或财务相关问题的专业或非专业的从业人员,都可以美其名曰投资顾问或者理财顾问、理财规划师,乃至更加“高大上”一些的注册理财规划师、国家理财规划师、国际金融理财顾问、独立理财顾问、私人财富管理师、私人银行家等等,而许多国外和国内的行业机构也开发出相关的理财专业认证考试,颁发证书,为从事代客“理财”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增信。
您已阅读13%(506字),剩余87%(35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