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讲述了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一个照料他日常生活的机器人之间的有趣故事。弗兰克的儿女送给经常神智混乱的父亲一个智能机器人,最初他无法接受这个冷冰冰的新事物,在经历过磨合期后,弗兰克发现小机器人不仅细心照料着他的起居,更会静静地陪在他身边,温柔地倾听他的内心。早上叫醒他起床,拉他去散步,帮他整理花园,甚至还会为了让他多吃低钠食品而讨价还价。今天看来,随着机器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虚拟助理等科技产品的出现,电影中的情节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将极大改变我们社会的面貌。
由于生活水平提升引起的人口结构变化和疫苗、抗生素等医学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人类疾病谱变迁的速度,慢性病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主要的疾病负担。慢性病具有和急性病完全不同的疾病特征:病情发展慢,持续时间长,患者自我管理在慢性病的预防、治疗中作用关键。而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是人类在对抗传染病和急性病过程中形成的,医学理念、临床干预方式难以应对慢性病的挑战,表现出效率低下,医疗保健成本高速增长等特征,日趋不堪重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15年,manbetx app苹果 年医疗支出已经超过7.2万亿美元; 未来,不少国家医疗支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同时全世界还将面临2000万医疗工作者短缺。
与此同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巨大突破,融合了深度学习算法、数据建模、大规模GPU并行化平台等技术构成的深度神经网络,能模拟人脑的工作机制。AI可以在提升早期检测准确度、加强诊断和风险控制、降低治疗费用、辅助病人自我健康管理、提升治疗效果等方面给予医疗工作者充分支持。特别是随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学知识图谱、传感技术和算法、智能机器人等分支方向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将为医疗卫生领域众多环节带来新的价值。新技术的出现驱动医疗服务流程由传统的“诊前、诊中、诊后”向两端延伸成为闭环,实现医疗模式重构(见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