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海航

混改后的海航为什么依然难逃破产命运?

郑志刚:通过对海航混改案例的教训总结,我们发现,国企混改走出“海航式困境”的关键是通过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

作为一家最初致力于解决海南航空运输问题的地方国企,成立于1989年9月的海航前身海南省航空公司完成了国企改制的几乎所有尝试。海航曾引入乔治•索罗斯股权投资,进行今天很多国企正在推进的混改。作为业务主体的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发行B股,于1999年发行A股上市。而资本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化的公开上市被认为是混改的终极实现方式。那么,混改后的海航为什么依然难逃破产的命运?折戟的海航给正在推进的国企混改又将带来哪些有益的启发呢?

第一,在国企混改过程中,无论工会,还是基金会,这些“虚化主体”的控股,都无法代替民资背景战投的参股,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阻止海航内部人控制下的盲目扩张。

在2000年1月集团正式成立后,海航通过并购快速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向混业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迈进。如果说2003年前海航围绕国内航空公司、机场及境外飞机租赁公司等航空主业开展并购,而在 2003年后则开始进军与主业相关联,甚至关联不大的行业。从2009年到2011年,在短短的两年内,通过并购,海航集团旗下公司由200家迅速接近600家,涉及航空、物流、资本、实业、旅业等领域。2015年至2017年,海航系的并购浪潮更是达到了巅峰,一举入股希尔顿酒店、德意志银行、纽约和伦敦的摩天大楼、香港的“地王”等等。2017年,海航以1.2万亿总资产进阶世界500强公司。据接管海航的联合工作组顾刚先生描述,海航集团股权关系树状图共三张,每张近3米,总长9米,可谓海航版的“清明上河图”。

您已阅读15%(635字),剩余85%(357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公司治理新视野

郑志刚,manbetx3.0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manbetx3.0 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学博士。他兼任manbetx3.0 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独立董事专业委员会委员、“manbetx3.0 公司治理50人论坛”成员、北京国有资产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赁、泰康资产等多家公司独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设计出来的》《成为董事长—郑志刚公司治理通识课》《分散股权时代的manbetx3.0 公司治理:理论与证据》《国企混改的理论、路径和模式》等著作。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