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艺术

物理殿堂中的艺术实践

致力于探索物理奥秘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尝试将艺术家与科学家汇聚在一起,期待他们的碰撞能创造更多可能性。

位于瑞士日内瓦郊外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2012年7月4日那一天证明了“上帝的粒子”确实存在,为基础物理填补上最后一块拼图,验证了困扰物理学家数十年的疑问,也让我们更加认识物质世界的真实性质。

“上帝的粒子” 的本名是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particles),这个玻色子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彼得∙希格斯 (Peter Higgs) 预言,却一直无法证实。希格斯在1964年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他假设了一个“希格斯场” (Higgs Field) 来解释标准模型理论的质量问题。“没有了希格斯场,就不会有电弱力的对称破裂;没有对称破裂,W粒子和Z粒子就会跟光子一样不具质量,而电磁力和弱核力仍然是同一种力;缺乏基本粒子和希格斯场的交互作用,就不会有质量,也就没有物质、没有恒星、没有行星,没有生命。希格斯场的直接存在证据,只能透过寻找它的场粒子(亦即希格斯玻色子)来确定,只要找到希格斯玻色子,我们忽然之间就会更加明白物质世界的真实性质。“ 巴格特(Jim Baggott)在《上帝的粒子》一书中解释。

读者请勿担心,这篇文章要谈的不是物理学。我想说的是,让CERN斥资数十亿美元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动员上千名科学家,花费50年的光阴,都是为了去寻找导致“对称破裂”的场粒子。对称在美学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某个角度观察,科学家与艺术家所追求的,其实有不少相通的地方。正是如此,CERN在10年前创立了专属的艺术部门,带动艺术家与物理学家的对话。

您已阅读30%(637字),剩余70%(149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