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面对艺术魅力与现实议题的天平

宋佩芬:当威尼斯双年展开始着力展现对性别、种族、政治等议题的关注,我也开始担心艺术本身是否会被忽视?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周宣布,英国馆荣获本届“金狮奖最佳国家馆”桂冠。拥有127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是世界最大且最负盛名的艺术展会。展览设有主题展及国家馆两个单元,今年的主题为“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由意大利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曼尼(Cecilia Alemani )策划,展出来自213位艺术家的1400余件作品。国家馆的展出则有近80个国家参与,我在预展期间参观了50多个国家馆,虽然没有达到100%的目标,但比率也算可观。

颁奖前,不仅是我本人,许多艺术评论家都对英国馆态度冷淡,甚至有人刻薄到将之比喻成“豪华版的社区调研展”。索尼娅•博伊斯(Sonia Boyce)是代表英国的首位黑人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感受她的方式》(Feeling Her Way)展示了雕塑、特别定制的墙纸以及5位英国有色人种女性音乐家们演唱的视频。另外还有艺术家从1999年开始收集的非白人女性音乐家的档案。整个展馆充满了声音和色彩,相当热闹。录像是一系列来自录音棚的短片,有些是独唱、有些是二重唱,这些声音会偶然出现和谐的共鸣。带有反光效果的雕塑和墙纸则可以映射观众的身影,从作品中看到自己。这些概念都没有问题,然而我却无法感受到这些音乐家如何通过声音进行探索和感受,展出的视频也缺少情感的联结,陈列缺乏信服力。对我来说,很意外这个展出能够夺得金狮奖。

作品《感受她的方式》(Feeling Her Way),图片:Cristiano Corte © British Council
您已阅读20%(648字),剩余80%(257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