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如何避免“个人自愿减碳”沦为噱头?

平台需要明确做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的初衷,如果有碳交易目的,就需要严肃性更强的数据。

距2020年9月manbetx3.0 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已过去两年。在manbetx3.0 运行碳交易市场的背景下,各市场主体尤其是控排企业需要购买减排配额及碳抵消,增减的碳汇成为有价值的资产。

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企业正在尝试收集和计算居民个人生活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及碳减排量。这些数据接入“碳普惠”“个人碳账户”等小程序,“谁减碳,谁获益”,带动个人自愿减碳,如购买低碳产品、乘坐公共交通替代开私家车……

碳管理软件及咨询服务提供商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指出,推动碳管理或者碳相关政策,一般是“抓大放小”,先抓住一些重点排放单位。而个人用户端尽管是分散的,但是数亿用户加起来的排放仍有体量。管理个人层面的碳排放对推动全社会减排、实现碳中和具有影响力。他认为,个人碳账户的意义还在于让消费者(C端)接触和购买低碳产品,乃至形成为低碳买单的意愿,倒逼企业(B端)提供更加低碳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影响至政府端。

您已阅读16%(402字),剩余84%(205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