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社会,我们步入了一个“乌卡”时代”,新冠疫情绝对是一个“乌卡时代”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和整个社会要非常地有“韧性”。对一个人来说,这种韧性能够让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能力快速回弹,这种韧性也要求我们管理好情绪和压力。对一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这就对公共政策提出了比追求效益和效率等更高的要求。现代政府需要十分留意公共政策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因为这事关民众对政策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随着manbetx3.0 优化防疫政策“新十条”的出台,《联合早报》报导说,manbetx3.0 维持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防疫方针出现了大“U转”。虽然民众期待走出疫情阴霾,但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还是让他们猝不及防、产生种种疑虑和担忧。最近人们在微博上发的贴子也常常让人啼笑皆非。有的人前些天还在控诉封控隔离带来的不便,这些天又在抱怨政府不管民众了。
我们不能怪民众,好像政府怎么做都不满意。其实,这就是公共政策在决策和执行的时候忽视了社会心理的一种表现。当政策忽视了对社会心理的塑造过程,就像是一个人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一样,结果往往就是这样——政策无论对错,也无论好坏,民众对它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都会打折扣。
您已阅读13%(495字),剩余87%(32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