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房地产市场雷声滚滚,在债务到期,融资环境恶化、业绩收缩等多重压力下,头部民营房企出现大面积的公开市场债务违约事件。时近年中,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大事不是杭州西湖断桥边房价腰斩的“断魂”消息,而是大A市场上,随着房地产板价格块持续向下,多家房企濒临退市。5月23日晚间,ST泰禾公告称,截至5月23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十二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相关规定,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ST泰禾不是第一家退市房企,也不是最后一家。
上市公司退市,苦的是一众投资人,还有攀上市公司高枝的金融机构。银行贷款等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渠道。房企的爆雷和退市,巨额债务链的绞索,将直接套牢银行,伤及银行的资产质量。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明显上升。截至2022年末,六大国有银行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额共计1977.6亿元,其中四家大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超4%。而今年上半年,市场环境没有改善,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近期,民生银行回复上交所一则询问函,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为 3,633.44 亿元, 占贷款总额的 8.77%。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 155.45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4.28%。为了证明该行房地产资产质量变动情况与可比同业整体变动趋势一致,回复中还详细列举了同业房地产贷款不良的情况。
在房地产的流金岁月里,头部开发企业都是金融机构的“座上宾”,从开发贷到按揭贷款,它们是银行眼中的“金娃娃”。不少开发商资金流充裕,资产负债表象“坚固的堡垒”一样固若金汤,它们手上的“地王”和“豪宅”都是最“信得过”的资产。以至有的银行行长说,只要做过房地产贷款,其他贷款都不想放了。跟有钱的主儿玩钱,既安全回报又丰厚,好吃好喝好玩。格式化的按揭合同签到手软,案场的客户经理按件计酬,房地产火爆时,客户经理一年都能拿上百万。既然这些资产如“城堡般”固若金汤,那些万能的专事金融创新的金融巫师们就开始包装复杂的衍生品,帮助发美元债,设计优先劣后的对赌产品,各种正向反向的杠杆融资都上,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它们总能以眼花缭乱的合法手段来规避监管限制,“最后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房地产的表内表外杠杆越拉越长,长时间没有纪律来约束这种贪婪和放纵,房地产普遍存在着过度融资过度透支,否则你无法理解恒大能把杠杆债务搞到2万亿的宇宙级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