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2023发展与展望

武汉重启到进阶:文化与科技的启示

杨方曦:武汉不缺人才,但留住人才却很难,因为无论是技术成果转换机制、投资基金,还是科研投资,都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

时隔四年再次回到武汉, 这里的夏天依然潮湿炎热。多年来我保持至少一年一次归巢,这个习惯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但小时候对武汉的记忆仍历历在目。这次回国,循礼门街道小巷里卖糯米包油条的阿姨还在,江汉路还是人头攒动,武汉人的急性子一如既往。但与此同时,这座我熟悉的城市在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疫情考验后,也悄然生出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后疫情时代,武汉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从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得到了许多机会,增添了新的发展思路。

2023年,武汉宣布将更加专注于科技创新,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武汉正在重新定义“大武汉”,调整庞大却相对落后的工业发展路线,不再只追求规模,而是强调城市功能和环境的大创新。此外,武汉的文化输出也初见端倪,这座城市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不再仅限于黄鹤楼和越王勾践剑,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点。无论是火遍小红书,再也吃不上的山海关路鸡冠饺,还是黎黄陂路神似上海武康大厦的八公房子,武汉更多见微知著的美正在慢慢被全国乃至全世界发现。

武汉老租界,充满烟火气的汉口老街也在发生变化。喊着“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形象口号,武汉以区为单位的大面积工程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武汉的工业气息正在被吸收进新的文化艺术“第三空间”里,现代与历史的交错,让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多了一些韵味和美感。20世纪初,日,英,法,德,比利时和俄国都曾在汉口设立租界,其规模和占地面积仅次于上海和天津。现在的武汉,不同风格的老建筑与街头时尚风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从艺术空间和书店一体的鹅社出发往青岛路走,路过三两桌扑克牌局,旁边是新潮的古着店和Gelato意式冰淇淋店,抬头是老房子二楼晾晒的衣服。

您已阅读25%(704字),剩余75%(21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