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书评

书评:技术何以反而束缚人类发展潜能

贝姬•霍格:《AI之镜》作者认为,我们越是将更多事情交给机器,我们就越没有能力运用人类自己的实践智慧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E•M•福斯特(EM Forster)在他1928年的短篇小说《大机器停止》(The Machine Stops)中想象了这样一种场景:在已成一片废土的地球上,人类生活在一个个孤立的舱体里,舱体里有各种按钮来满足他们从冷水浴到文学的各种需求,他们通过一台无所不见的通信机器相互联系。甚至在疫情爆发之前,这篇鲜为人知的小说就在技术迷之间流传,被视为预言了当代互联网的状况。香农•维勒(Shannon Vallor)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书《人工智能之镜》(The AI Mirror)引用了这篇小说中的一句话作为开头。

维勒是一位技术哲学家,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硅谷的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度过,不久前才搬到了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她2016年的第一本书《科技与美德》(Technology and the Virtues)给人的感觉像沐浴在加州阳光下。这本书温和地断言,要学习如何在当今的技术时代活出丰沛的人生,“美德伦理学”这门研究勇气、道德想象、诚实和同情心等人类品质的古老哲学(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孔子和佛陀)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之镜》拓展了这一论点,并发出一个新的迫切呼吁——“在机器思考的时代重新找回我们的人性”(reclaim our humanity in an age of machine thinking,这是该书的副标题)。什么新情况促使维勒发出这一呼吁并不难猜:OpenAI发布了能像人类一样流畅聊天的机器人ChatGPT。福斯特小说中描述的按一下就能提供文学的“按钮”,在今天的世界似乎已成为现实,而今年出版的几十本书都在与这个世界作斗争,维勒的新书就是其中一本。《人工智能之镜》以其对人工智能真正威胁的风趣而清晰的阐述从中脱颖而出。

您已阅读35%(768字),剩余65%(14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manbetx20客户端下载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