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芒种这个节气,是在《红楼梦》的书里。芒种日,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祭拜花神,场面十分热闹。她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女孩子们嬉闹开心,把一个节气过成了节日。
在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中除了花红柳绿、青春烂漫的大场景,还特意给李纨拍了特写镜头。她站在花圃中,对着芍药虔诚地拜了又拜。这本是未婚嫁的女孩子热衷的仪式,李纨一个寡嫂,却格外投入,她拜的不是花神,而是自己的青春。那盛开的芍药,那烂漫的姑娘们,就是她曾经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
致青春,是永恒的情绪,它不光停留在大观园里,连绵不断地在不同世代,轮番上演着。书中的大观园是一座乌托邦,它收藏着贾府女孩们的青春梦想,也一并寄托着曹雪芹的美好岁月。那些无忧无虑,那些诗意与梦想,都在那个园子里。在今天,中年人聚会的时候,也总时不时地会提起年少轻狂的往事,谈过的吉他,喝过的酒,看过的世界杯,还有那挑灯夜战的“红警”,那一件件琐事,都成了青春的漂流瓶,一直荡漾在彼此的心中。青春,是不需要申遗的,它比任何一项手工艺,都会更留长,因为它才是共性。
您已阅读10%(492字),剩余90%(431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